您的位置:首页 / 贴吧 / 见沧海者未识桑田——芦洪市
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仅管理员可见
  • #百姓话题#见沧海者未识桑田——芦洪市

    2009/01/29 21:20:00 发布166887 浏览95 回复0 点赞
芦洪市的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4

精华:0

注册:2007/08/03 17:33:41

   早些时候,看到新墟人关于芦洪市的小偷很猖獗提示,也因此与版主三铁东挑西挑产生争议。
   其实,全中国都一样,只要经济发展没有起来,贫富差距存在,闲人多,自然就有小偷小摸的人存在,而芦洪市也不外乎如此。


    芦洪市对于我并不陌生,它是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也是人才辈出的所在。还在呀呀学语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芦洪市有个席宝田,万贯家财银子打强盗;有个唐总监,死守南京叱咤风云。言外之意是希望我也要像席宝田那样有钱,像唐生智那样爱国。我当然未能达到那样的人生辉煌。如今,我行走在这片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之上,看到龙井的涓涓清流,看到驼峰的巍巍雄姿,常常不自觉地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
   在我心里,芦洪市是最可亲近的。悠悠的芦洪江,巍巍的响鼓岭,甚至洛湛铁路上飞驰的列车,市场里拥挤的人群,原野里沉甸甸的黄橘等等,都是人间最美最棒的风景。它们以单纯的姿态打动着我,使我时时惊异于芦洪市的平和、谦让、宁静。或者说它们的灵性就栖息于我心灵的窗户下,让我不能不静下心来倾听芦洪市平和、谦让、宁静的呼吸,倾听芦洪市积淀深厚历史老人无言的诉说。人们在芦洪市芦江村八组大正山塘东面的塘埂下发现了汉代的古窑址,里面有陶罐残片,并採集到了陶碗和瓦简。后来,又在芦洪市黄口坪处发现了近十座古汉墓,汉墓里有青铜镜、陶罐、陶碗、铁鼎、铁剑等文物,并有汉代烧制的有几何线纹的青砖。据说,四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制陶能手舜皇南巡驻跸舜皇山,就把他高超的制陶技艺传授给了东安民众。而芦洪市出土陶制品残片,不正是这一古老传说的最好印证么!不正好说明了东安这块沃土上很早就有人类在活动了吗?
   最近20年,芦洪市的经济发展没有起来,没有变化,路还是原来一样,街道还是原来的街道,麻友依然在街上一台跟一台,芦江水已经发生质的变化,原来很好的建筑物已经被破坏,包括那座石桥,九龙岩,在家里的人也已经发生变化。。。。。。
   所有这些全部归结于芦洪市的经济发展落后~~多年前的那么多小厂已经不复存在,那么繁华的老街也不复在,剩下的只是叹息~~~


   于是就写下自己的感慨~~如是说:
   啊,芦洪市!东正街的美女,小正街的汉,九连桥的痞子满街串。天子岭的花,狮子岭的草,九龙奄的和尚满街跑。芦江的帅哥,芦洪的狼,车站到处是流氓。龙凤狮的饭,金义的床,芦中的女生吓死郎。山塘的塘,塘头湾的湾,蔡家洞的男女太疯颠。西家桥的痴,唐家桥的怨,伍家桥的情侣新圩转。开发区的夜色,菜场的乱,喜多多的女工没男伴。纪家的土,东中的苦,赵家井的男人心里堵。祖师殿的偷, 大江塘的抢,芦洪市的治安没法讲。


   芦洪市是有她不好的一面,但绝对不是拿来给谁说笑的,这毕竟是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家乡的众多发展失败的地方,人们的懒惰让N年前县衙的所在地芦洪司已经变成的千仓百孔的小镇,让众多的在外的家乡人牵挂,小偷小摸烂仔是所有街上的人知晓的几个,甚至包括某些家庭,但这些社会的现象已经不是阻碍家乡发展的主要原因,当前的经济环境让众多的外地的芦洪市人更多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


   芦洪市以小城镇建设为载体,以明星镇和明星小康村建设为内容,把发展乡村旅游,做活旅游文章做为突破口,芦洪市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芦洪市请来了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中规格最高的规划设计专家队伍,对全镇小城镇进行规划修编。按照“山水生态一体,人文自然结合”规划布局,融商业,住宅,绿化为一体,具有现代规划和超前意识。

  芦洪市坚持做活以地生财这篇文章,挂牌出让拍卖土地800余宗,按照统一建设,综合开发,建立了多元化投资体制,增加了小城镇建设的投入,完善和配套了小城镇建设。
  芦洪市已投入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5000万元,拉通了二纵五横的主街道,其中应阳大道长1200米,宽38米,广场大道宽44米,芦花路、芦新路、新区一、二、三号路宽24米,总长为4.3公里,去年,政府筹资80多万元对街道进行了水泥硬化,又挤出60万元,对老街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目前,投资36万元修建了应阳大道两边的花坛和东安鸡造型,已铺设行人道15360平方米,安装下水道1800米,绿化街道2公里,安装路灯60盏。通过实施硬化工程,该镇的小城镇更大、更美、更上档次了。
   芦洪市以火车站广场为中心建立居民休闲活动中心,形成以普遍绿化为基础,道路绿地为框架、公共绿地为重点绿化系统;新植各种苗木1万株。
  芦洪市在小城镇建设上大力实施亮化工程。在应阳大道两侧安装了60盏高规格路灯,让群众也能感受到城市的灯火辉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增强了小城镇发展后劲。


  芦洪市把工业园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做到以工业园的发展带动城镇建设的大发展。芦洪市根据小城镇特点与地方特点、特色结合,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着力培育各类农产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加工销售基地。工业园建设素有经济快速发展的“旗舰”之称。为了全力打造好芦洪市工业园这一“旗舰”,始终坚持“环境谁优我更优,服务谁好我更好”的建园宗旨,坚持“谁带项目资金来,余下的事我来办”的服务理念,尽力营造“亲商、安商、帮商、富商”的投资环境。目前芦洪市工业园已基本形成框架。园区的招商引资等工作也已全面展开。主要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食品、高科技产品和流通商贸业为主。以湖南中科农业公司投资的年产十万吨的复合肥厂的建成达产和九龙食品有限公司、龙凤米业为骨干企业,带动和聚集原有的农产品企业和个体经济向小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培育东安经济新的增长极,增强小城镇发展实力。


  芦洪市把旅游产业做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经济,镇党委、政府把赵家井村定位于旅游生态小康示范村;俗话说:站得有多高,视线就有多宽广。为此,将以“全省一流、全市第一”的目标来定位赵家井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是关键,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方向,可以少走弯路,节约资金。


   芦洪市镇作为一个千年古镇,物华天宝,资源丰富。“东安鸡”享誉国内外,旅游价值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朴典雅,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群——“树德山庄”,有岩奇峰险,壁文满布,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龙岩”,有保存完整的宋代建筑物——斩龙桥和千年古镇,江南水乡芦洪市老街。更有唐太子少保席宝田、民国总监唐生智、现省人大副主任唐之享等一大批知名人物,文化底蕴深厚,随着碑刻女书惊现芦洪市,更让这个古老的小镇增添了神秘感。
  赵家井村位于芦洪市镇东郊,距镇中心5公里,距冷水滩仅16公里,S217线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人文建筑景观树德山庄,又有生态景观大皇岭、水果生态农业观光带和大皇岭水库休闲垂钓中心,历史自然景点东山町龙井。

  依据赵家井村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赵家井村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开发乡村旅游产业,构建赵家井村的吃、住、行、游的产业配套体系。以旅游拉动全镇经济发展,以新农村建设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双赢。结合实际推出了树德山庄——恐龙馆——龙井——大皇岭水库垂钓——大皇岭生态农业观光带——品味别样东安鸡的一日游精品旅游路线。带动农民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拉动消费,旺人气,兴经济,树品牌,弘扬芦洪市镇文化为主题的古色,打造赵家井——九龙岩——芦洪市古镇的一条旅游热线,同时加快形成旅游产业主链引资建设旅游娱乐区,突出以东安鸡为品牌的餐饮服务业,以大皇岭片为特色的休闲农业带等建设特色的旅游古镇,突出芦洪市镇的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以赵家井村的新农村建设为示范,以点带面,在全镇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芦洪市壮大雄心、小正、芦洪、新民等村为代表的20万头优质牲猪基地;通过采取重点投入,政策引导等举措,以雄心、山塘等村为主的60万羽东安鸡基地;鸟栖、竹源、社塘、赵家井大枧塘等村中心的优质稻基地;以东中、赵家井、白木、罗群等村为中心,围绕大皇岭农业示范基地,建成芦冷线万亩水果基地;以大皇岭、蔡家洞、天子岭、王家亭等村为中心,以芦冷线、芦花线、芦伍线为主的万亩蔬菜基地。五大“万字号”基地建设成为我镇重要的支柱产业。

  芦江食品罐头厂新增投资300万元,和立食品厂完成了技术改造,开发新增了粒粒橙新产品,规模不断扩大。龙凤米业投入资金280万元,日产大米70吨,优质大米全部销往广东市场。年产10万吨的复合肥厂正在建设,三农公司农资仓储中心建设接近尾声。通过加强基地建设和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较好地拉动了该镇的新农村建设。

  到目前为止,国民生产总值达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78亿元,农业生产总值为1.275亿元。该镇共引入外资5000万元,到位资金3000万元;新增了农业示范基地两处,5000余亩;新开工村道10条,新建组道3000余米。城镇街道严格管理,全面实施“三清三改四化”工程,街道两旁脏、乱、差的现象得到遏制,无乱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的现象,车辆按要求在指定的地点停放,道路畅通无阻。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100万元,铺设下水道、彩色人行道板砖、路缘石及绿化等约4.4公里;上半年农户人平增收200元。芦洪市始终以争创“双明星”建设为动力,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们希望所有关心芦洪市发展的人多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芦洪市,在美丽的发展中芦洪市也将以她最美丽的一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唐生智故居:青砖高墙古韵浓,斜门故事锁深宫。主人远去双梅在,发有新枝翠入瞳。
   大  皇  岭:岭横秋晚似龙鳞,浅紫深红韵味真。步滞已知山爱我,归迟又怪月勾人。
   东山町龙井:岩底清流堪入韵,行人渴饮自成诗。心存志远明千里,池内身幽待一时。
  

东  安  鸡:鸡肴美食冠东安,细考玄宗御膳餐。麻辣酸甜香脆味,强身祛病谢君欢。
芦洪市开发令:芦洪自古出英才,今日宏图大展开。天子岭扬王者气,谁争第一上擂台。

   芦洪市是一幅天工巧绘的水墨图画,是一轴古色苍茫的历史画卷,是一道上好的麻辣酸鲜湘菜,等着你来赏读,等着你来品味!


[

本帖最后由 芦洪市的 于 2009-1-31 10:19 编辑 ] 以下内容回复后可见

已有0人打赏

已有0人点赞

0人赞

自定义HTML广告位

    芦洪市的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4

    精华:0

    注册:2007/08/03 17:33:41

       远在公元前221年——公元266年大约487年之间,即秦汉三国时期,东安属于洮阳县,县治设在今广西全州以北原永岁公社大塘大队梅潭村背后。当时的洮阳县包括广西的全州、灌阳、兴安、资源和湖南永州的芝山、东安、冷水滩、双牌等地。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年)设零陵郡,郡治在广西兴安以北,管辖洮阳县、观阳县、应阳县。从这时开始东安从洮阳县分离出来单设应阳县,县治就设在芦洪市。汉武帝永初元年(420年)应阳县改为应阳男国。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因王猛伐齐有功,遂封应阳子爵,改称应阳子国。至德四年(586年)王猛因擒马靖有功,晋爵为公,改称应阳公国。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陈国灭亡,应阳公国被废划归泉陵县。泉陵县从广西兴安以北迁至今芦洪市以南原零陵县以北某地方。芦洪市作为东安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县城历经285年,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是可想而知了。单就商贸来讲,早在汉代这里就已经有人设铺开店并已使用银币进行商品交易。
        当然,芦洪市作为东安这块土地上最早行政县治的所在地,其兴盛衰弱,也与历史同步,几经变化。取销了应阳县以后,但唐王朝吸取了隋王朝灭亡的教训,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了实施对地方的控制,在一些重要的边防地方增设“兵戊”驻守,以防民众造反。在芦洪市设芦洪戍。宋雍熙元年(984年)重新建县,正式定名东安县,县治虽设紫溪市,但明洪武三年(1371年)又在芦洪市设巡检司。这个时期,芦洪市的商贸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江西商人李陆洪在水埠头(今芦洪市芦江市场桥东头)收购桐油设“陆洪油市”,当时广西、江西、贵州及本省邵阳、衡阳、永州等地的油商都到这里进行桐油交易,其油市店铺就达百来家,商贸的繁荣可见一斑。因此,有人说“芦洪市”这个名字的由来与“陆洪油市”有关。

       清史稿-->志四十三有关芦洪市的记载:芦洪江源出东北八十四渡山,东南流,左会龙合江,东南至零陵入湘水。有芦洪市巡司......
       由现东安县城出发,东北而行四十公里,有一块“龙抱虎卫,砂水翕聚”的风水宝地,它就是古应阳县治所在地今东安县辖芦洪市镇。这里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平坦,民间形容它是一张安放稳坐的太师椅。北面设屏的高挂山层峦重迭是椅子的靠背;西面的天子岭、大王岭,东面的九龙山、金银山,逶迤漫延,分别是座椅的两条扶手;南面还有老虎岭、太平岭为案台,可谓“后有靠、前有照、左右龙虎抱”的天然佳境。而划过市镇的芦洪江水,又于此汇聚了多条支流,日夜流淌,潺缓不歇,使由斩龙石桥串连衔接的纵横街市氤氲出一派江南水乡的氛围,恰如一幅水墨天工图画。

       古人有诗盛赞芦洪江水穿城绕地的美景:“古城应水泛春秋,曙景平添江岸头。朝霞未晞青欲滴,青波渐暖碧初浮。不防吟兴偏因晓,那信诗情易感秋。试向柳前聊徙倚,溶溶新绿尽消愁”。芦洪江古称应水,发源于东安县北部与邵阳县的分水岭黄花山东麓,经斗山、大盛、易江,冲出半山冲峡谷地,流经新圩江、伍家桥等地后进入芦洪市镇区,中途汇纳了栗木水、大浪水、龙井水、龙合水、西涧水、南涧水等十几条支流,流域面积将近九百平方公里。芦洪市镇恰好位于它的中部,溪河径流,城镇平布,在一片田园风光之中透露出一脉市井气息,给人一种如诗似画的观感。

       芦洪市古城的主街道就依傍在芦洪江东侧河岸,两排旧式民房沿街陈列,砖木结构,人字屋面,青瓦覆顶,栉比淋致,连绵不绝,二里有余。街道上铺着大块的青石板,早已被岁月的脚步踩得锃光放亮。如今,我们走在上面,仿佛还能听到芦洪市昔日繁茂的商业足音。这条主街就叫东正街,它后面平行的横街叫后街。它中部垂直往西走的街道由一座石拱桥衔接横穿过芦洪江水,河东部分叫小正街,河西部分叫十八家街,都是两排横陈的砖木结构旧房,临街面的木板照壁上都蚀刻着岁月斑驳的痕迹,透露出几分苍凉古色。最令人吃惊的是横跨芦洪江的那座三拱石桥,它是宋代桥梁建筑样式,桥墩上粗下细,外砌砖石,内填黄土,俗称“金鸡腿豆腐腰”,外观秀美,又坚固耐用,历经八百多年风雨剥蚀,岁月涤荡,湍流冲涮,依然完好无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该桥先后受到日军投弹轰炸和国民党白崇禧部队手榴弹爆破,仅略有残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自宋元以来,它就是京城经长沙通往广西的驿道和兵备道,处于交通要冲,人来人往,不可计数,故名万人桥。又因为护桥石栏板上雕刻有持剑斩龙王像,又叫斩龙桥。

       斩龙桥下,芦洪江水笔直流荡,无遮无拦,每当春夏水发,洪流骤至,挟带漂木浮桴,撞击桥墩,左旋右涡,煞是壮观,故有“龙桥洪峰”之称。前人有诗赞曰:“斩龙桥上装宝剑,岂管洪魔来盖天。气势汹汹来到此,神剑一挥妖龙斩”。人们迷信是因为桥上雕刻的斩龙王持剑劈开撞击桥墩的漂木浮桴,才使得斩龙桥历经洪水,巍然屹立。2005年9月,人们在斩龙桥的桥头石砖上又有了惊人的发现,一块刻有堪称世观文字奇观——女书文字的石碑在斩龙桥左侧第七级台阶边沿横空出世。女书石碑位于斩龙桥左侧第七级台阶上,为乳白色花岗石材质,已残缺。经测量长0.43米,宽0.34米,厚0.27米,重23公斤,碑的表面和断面磨损严重。从断面可以认定,此残碑系石碑的中间部分,还应当有上下两截。残碑上现存文字符号,有五直行和四横行,行距和字距规则,共有20余字及字痕。台阶上的这块石头是1978年从河底搬上来的。碑刻女书的斩龙桥“创自宋代”,距今已有800年左右的历史,该石桥是湖南省现存最早最好的三座石拱桥之一。残碑上的刻痕凭肉眼就能一眼认定不是图形符号,也不是石匠加工时随意凿留的痕迹,而是文字符号。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块流传于距芦洪市150公里以外的江永女书石材质实物,它的发现使人们对神秘的女书文字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岁月悠悠,芦洪江水碧波荡漾,斩龙石桥长虹横卧,不知道还有多少秘密没被发现;又有多少秘密已随流水而逝,永远地不为人知。这是我们认识的局限,也是我们认知的遗憾!

       芦洪市真的是一块藏龙卧虎之地,早在上古时期,中华始祖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至东安舜皇山坐果岭驻陛,以之为中心长期活动于潇湘流域,就曾封其弟象于古应阳县治附近为国。《水经注》有云“应水又东南流,径有鼻墟”,所谓“有鼻”正是舜弟象的别号,这个“有鼻墟”就是舜封象国的治所置放地无疑。芦洪市镇西侧的大王岭,老百姓又叫做象王岭,绝不是“音相溷”的缘故,可以说是渊源有自。西晋惠帝永熙元年(290)分零陵郡观阳县置应阳县,县治就设在芦洪市,以位于应水北岸而得县名。以后随着朝代更替,唐朝在此设芦洪戍,五代南朝宋武帝以应阳为男国,明代又在此设芦洪司,清代设芦洪巡检司,名称虽然几经变更,但一直是东安地域的治辖中心,历史上曾名人辈出。最有代表的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席宝田、谢兰阶、席业、席沅荪、席楚霖、易鼎臣、魏玉彩、唐知铣、唐本有、魏慎、唐生智、唐生明等一大批文臣武将皆出自芦洪一乡,或立功于朝,或闻名于世,堪称地灵人杰,蔚为奇观。距今较远的席宝田是以书生统偏师,屡立奇功,累官至布政使、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其弟席业,博学多才,前清时为三品衔,民国时为国会议员。其五子孙席资生曾出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又席业长子席鲁思,更是才贯八斗,学富五车,为江南一大鸿儒,曾执教于湖南大学和武汉大学,为声望甚高的著名教授。距今较近的唐生智也是从士兵到将军,一路做到了国民党一级上将。他曾三次起兵反蒋(介石),最终力促湖南和平解放。其故居“树德山庄”,现已添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芦洪市的地方风味菜麻辣醋鸡,菜谱上叫“东安鸡”,其名声的传播也与唐生智有关。在芦洪市,麻辣醋鸡的烹制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西晋惠帝永熙年间,就已经定位为以醋和花椒煮鸡,味呈麻辣酸鲜。    这道菜在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就在芦洪市街头出现了。由于造型美观,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食多不厌,香气四溢,营养丰富,具有香、甜、酸、辣、嫩、脆六味,很快传入南洋北美,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民间却另有说法,说安史之乱以后,李隆基带杨贵妃逃难,路途饿了,在乡间小店吃到了这到菜,李隆基觉得好吃,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店主说没有名,杨贵妃问店主是哪里人,店主说是东安人,于是杨贵妃就把这道菜叫“东安鸡”,并带入了宫廷。故事编到这里显然出了问题。“东安”这个名称是昭宗光化元年(898年)五月马殷夺取永州置“东安场”才开始使用,在这150多年以前的“店主”是不可能有先见之明的。其实“东安鸡”的名称最先与唐生智有关。唐生智定居南京后经常要他从家乡带去的厨师给他做这道菜。唐生智在出任民国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第一厅主任兼训练总监部总监及南京卫戊司令长官等要职时,常在官邸宴请各界名流,每以家乡麻辣醋鸡待客。客人只道这菜好吃,却不知菜名,便以将军故里为名,算是名将故里出名菜。“东安鸡”一名遂被叫开,并名声远播,享誉八方,与“北京鸭”(北京烤鸭)并肩齐名。

       


    [

    本帖最后由 芦洪市的 于 2009-1-29 23:00 编辑 ]

    1楼 回复于 2009/01/29 21:35:00 0 回复
    芦洪市的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4

    精华:0

    注册:2007/08/03 17:33:41

       芦洪市周边的名胜古迹以九龙岩最为著名。此岩位于市镇东郊九龙山,宋人蒋忱在《九龙岩考碑记》作了这样的描述:“山之上有池,可以钓;山下有井,可以汲;翠峰欲活,峭壁如削,其间嵌空宽广,坐可容数十人;蔓有藤,围有松竹,……世传著有九道士从岩而隐。”可见这里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溶岩宽敞,洞穴幽邃。
       
    明万历三年(1575年),东安知县朱应辰为了接待过往官员及游客,曾在芦洪市建立了“龙岩公馆”。当时,芦洪市是一条旅游热线,来往游客甚多,因为有很多景点,如九龙岩、旋帽岭、响鼓岭、唐华山、三门岩、大皇岭、斩龙桥、霞栖、狮岭等,现在还保存有许多古代骚人墨客写这些景点的诗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九龙岩。九龙岩位于芦洪市东郊一公里处的九龙山下,是载入省志的名胜古迹之一,现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朝《一统志》载:“东安九龙岩,尝有櫵者遇黄衣九士,谓之曰:‘吾九龙居之久矣!’语讫,莫知所在。”“九龙盖龙所变”,故得名。曾有樵者遇九龙所化九位老者,故得山名。

        九龙岩洞口原建有一寺,叫“九龙庵”(一说“洪陵寺”,1944年被日军毁坏),宋景佑初(1034),僧人元喜入九龙岩建寺,但无寺名。宋治平元年(1064年)。九龙岩寺赐名寿圣院。
        九龙山四周峭壁如削,雄伟壮观,有一仄道可通山顶。山上华盖苍苍,烟霞流翠,松挺竹绿,藤攀枝牵。山头有一池塘,池塘周围草肥花香,水清鱼跃,可以垂钓。登斯胜景,令人心旷神怡,感触良多。山下有一泉井,清冽甘甜,夏天清凉如冰,冬日温和怡人,既可饮用,又可灌田。洞口常年有风吹出,夏天凉风习习,给人解乏,冬日暖气融融,令人舒畅。
        该岩长约1公里,主洞高约15米,共9洞,洞与洞之间均有小洞相通,仅容一人蹲伏而过。山上有水池,可以垂钓,四季不竭,沿正洞过一道石门,便进入幽洞,洞内钟乳石林立,或似石柱,或似石幔,或似石花,或又似天生桥。洞口左则有一奇石,貌似怪兽守护洞口。沿正洞过一道石门便进入到幽洞。游人凭着火光,可观赏千姿百态的石乳。相传在八、九洞内可见群仙聚会、饮酒、对弈的石桌、石凳、石盅、石筷、石汤匙、石棋盘。
       熙宁九年(1070年)秋宋代诗人陶弼游九龙岩诗曰:“岩有九龙卧未醒,此龙于物本无情。有能暂起为甘雨,洗我征南十万兵。”诗人在这里批评了龙睡不醒,不管事,不能下一场霖雨,使战争得到停息,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据说陶弼在《兵器》一诗中批评了当代将领的昏庸,引起很大的反响。民间却另有说法,传说九龙岩内藏有九条黄龙,时不时外出布雨。曾有樵夫路遇黄衣九老,持杖而行,问其姓名住址,但言不远,俄而雷震晦冥,入岩不见。北宋翰林学士王观有诗歌咏:“山寒蛰龙眠忽醒,黄衣九老岩行”,原来黄衣九老正是九条黄龙所变。因为源出九龙岩的龙合水,每逢农历五月初五都会涨洪水,老百姓认为是蒇在岩洞里的九条孽龙在作怪,就相约在这一天去打岩,纷纷投石于岩中,发出惊雷般的轰鸣,以使孽龙害怕,不敢外出,因而不发水患。日久天长,逐渐演变成一个盛大的民俗节日——“打岩节”。宋代著名哲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以《爱莲说》一文名传千古的濂溪周敦颐,在任永州副官时曾亲历九龙岩,到此一游,并留下题记。此后,历代名人趋之若骛,或摩崖题诗,或镌碑作记,一时水墨缤纷,琳琅满目,为九龙岩也为芦洪市涂抹了一层厚重的文化底蕴。

       九龙岩石刻有北宋至清各种名人石刻43方,宋刻达30方。最早的一方为宋太宗淳化三年(992)东安县令张太年所题,距今已1100多年,记载了镇压农民起义(“平将寇”)和“芦洪置司”的重大史实,对研究东安政史和建置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补史价值。北宋著名文学家、宋明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王安石变法主要参与者、曾参与王安石变法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之弟曾布,南宋抗金名臣、经学大师、以《春秋传》名传千古的南宋经学大师胡寅、宋朝有名诗人唐应聘,晋陶潜后裔陶羽,翰林学士王观等亲笔题刻以及众多官宦、文人、儒僧幕名寻访,为诗为文,题刻留名,盛极一时,成就了九龙岩石刻。
       宋治平四年(1067)五月七日,周敦颐游九龙岩,题摩岩。宋熙宁六年(1068)五月五日,蒋忱作《九龙岩记》,周敦颐书凡上石。寿圣院塑佛像。宋熙宁九年(1076)诗人陶弼游九龙岩,题诗。宋元丰三年(1080)曾布率家眷游九龙岩,题名岩壁。宋绍圣甲戌年(1094),零陵郡府判阮之武题诗九龙岩。宋绍兴元年(1131),胡寅、胡宁、胡宏题九龙岩。明万历三年(1575),东安县令黄岩题诗。清嘉庆辛未年(1811),王渭题名九龙岩,此为最后一块石刻。九龙岩共有历代碑刻五百多处,但绝大部分因年代太久,被风化了,现依稀可辨的大约还有七、八十处。这些碑刻字体隽秀雅致,笔势遒劲有力,堪称书法艺术精品,这些诗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读着它,很容易激发人们对历史、对现实的哲理思考。

        九龙岩岩口东向,分大、小二入口,洞口和阳光所能及的四壁摩崖上,镌刻有宋刻30万,元刻1方,明刻2方,清刻3方,不明者7方。现保存完好的17方,基本完好的11方,模糊约1方,风化的14方。
        1944年,侵华日军烧毁了九龙岩寺院。1983年,九龙岩(石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东安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九龙岩石刻进行了保护性维修。200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九龙岩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岩石刻是载入省志的名胜古迹。其所在地—芦洪市镇曾是东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名扬中外正宗东安鸡的发源地。其紧邻洛湛铁路与1812线公路,距唐生智故居3.5公里,永州市市府20公里。是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游览观光的好景点。   
        九龙岩石刻多名人真迹。著名诗人,或诗或文,题铭九龙岩,是文学、金石书法研究的重要资料。对研究地方历史和文化,有证史、补史、正史的价值。张太年题记中关于镇压农民起义和设置芦洪司的记录,填补了史料记载的空白。同时,使芦洪置司的时间由明洪武三年(1370)提前到宋淳化三年(992),纠正了关于当今芦洪市是因为明代设芦洪巡检司演变而来的说法。证明芦洪市是宋代芦洪司的一音之转,对东安政建置史和地名变迁研究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其它石刻中的有关记载,对研究东安寺院、书院文化等也有重要资料价值。

       关于芦洪市的介绍:
       东方才露鱼肚白,睡梦中的大枧塘村民听到铳炮连天锣鼓喧响,便纷纷摸黑下床,开门扫院放鸡放鸭烧洗脸水。平日掀被窝拍屁股都不起来的细伢子,在香甜的睡梦中听到“目连”二字便翻身爬起来,一边擦眼屎一边撒腿往外跑。朝霞抹红了山顶。人们跟随举着万民伞和红绿蓝黄白各色旗号的仪仗从树德山庄拥向大王山。王灵官被从大王山庙里抬出,披红袈裟青道袍灰僧衣的僧道尼姑和着妆伶人紧紧簇拥随后,五彩缤纷闪闪放亮。迎神队伍走村过院,穿过芦洪司半边街。沿途数十里家家锁门户户空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狭窄的田垄上汇成弯弯曲曲的长蛇阵,不断融入迎神队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沿官马大道一直伸到大枧塘戏场。
      开场锣鼓敲响,烟火起,丑扮的五小鬼出台翻扑一阵,引生行扮演的判官上场。小鬼们忙着为判官洗漱美容,只见杀猪刀剃头、筑坝槌槌背、铁捅杖捅鼻、炒菜勺挖耳,夸张的道具和荒诞的动作令成千上万观众捧腹不叠……《目连传》第一本第一块牌《迎佛降祥》开始。那排场,确实令观众感觉神灵从天上降到自己眼前。
      上述场面,是一部名叫《楚弦绝》的长篇小说对湖南祁剧目连戏开场的描绘。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孔老夫子那句口头禅:“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人们面对历史的感慨尽被这句话道破。初春的早晨,我站在芦洪江畔,看着那泱泱的江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流淌,它从亿万年以前一直到亿万年以后,源源不绝。一片树叶从上面飘来了,飘过了,飘远了,不见了……所谓的大清王朝不就是这样飘过去了吗?天马行空的席宝田不就是这样飘过去了吗?连一代雄杰唐生智,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唯有这芦洪江依然在流淌,并将永远地流淌下去;唯有芦洪市的山水照样美丽;唯有一道“东安鸡”依然在人们的唇齿间清香飘荡;唯有响鼓岭上的太阳每天向西沉落,又每天在东方升起……

       芦洪市人怎么啦?中国人都视龙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人们常把龙当做吉祥物。在这里龙却成了“无情”物。我想,“无情正在有情中”,忧国忧民才是最大的情,所以,连毛泽东也说“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本帖最后由 芦洪市的 于 2009-1-30 12:36 编辑 ]

    2楼 回复于 2009/01/29 21:38:00 0 回复
    黄泥洞人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45

    精华:0

    注册:2009/01/21 21:41:25

    辛苦你啦,让我学习了一下芦洪市的历史,也算长了下见识。
    3楼 回复于 2009/01/29 22:34:00 0 回复
    慢满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70

    精华:0

    注册:2007/11/22 10:30:21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睁眼也能讲,真正GCD,
    太复查了,北京的建筑外国人设计,一个意念就几个亿呀,大芦洪市的设计怎能在省里请呢,至少到北京呀.摊子铺大了,算不到镇长可到北京当市长了嘞
    4楼 回复于 2009/01/29 22:49:00 0 回复
    李建成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27

    精华:0

    注册:2008/02/09 21:09:41

    5楼 回复于 2009/01/30 09:19:00 0 回复
    谁人了知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27

    精华:0

    注册:2008/01/13 15:03:26

    楼主的爱家乡的心态和出发点是很不错的,这点要值得赞赏。但一个地方如果只允许说它的好,而不许说他的坏,这可不是想做大做强所具有的胸襟。更何况当初“新墟人”他的帖子目的是提醒外归的人士而已,并非因此而给家乡的优点和好处给抹杀了。我还记得“新墟人”和“蒋三铁”他们还经常在其他回帖和措辞上大力赞赏和宣传芦洪市的,毕竟这个中心镇是应水河流域人们的家乡,大家希望它更好更美的心是相似的。更何况爱之越深,责之越深!
          另外给您引用的资料做点修正和补充:
          1)、席宝田的第四子是席沅生,错写为席沅荪。席沅生在1894年左右李鸿章承办大清海军时,因政府少银两开缺卖官,捐买了个四品道台观察,后任长沙盐政局官员。因席宝田长沙小赢洲有房产宅院,一直生活在长沙。又因父辈关系席宝田与谭钟麟是晚清大臣席沅生与晚清谭延闿交好。席沅生的女婿唐德 1905-1967  湖南东安白牙市人 黄埔六期 国民党第五十军第二0七师少将师长。

    错写席式乾
    在谭延闿都督府短暂任职,文章的书法也非常有名,誉满三湘。并初期培养了王钟翰1913年—2007年12月12日)湖南省东安县伍家桥乡白头王家村人,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终身教授。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壬父,号湘绮。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其著作《湘绮楼全书》收集有席氏父子的以下联语诗词:湘绮楼联语卷二席研香的错别写)书生大将同时伙,独与君论战识兵机,精紧恨先衰,史传功臣输第一;少伯千金当世豪,更筑室藏经聘名士,公多不为累,曾家百顷太寒伧。原注:“精”字,原缺,据日记补。“公”,日记作“赀”席丰承藉不骄奢,江楚共推能,京国骅骝开道路;
    公献私酬多礼教,欢游未逾月,春风鶗鴂怆离忧。

    2.味咸)    2)、易鼎臣应该为易秉乾又名易同生 易敬吾 辈分名为易有?军政部第九军官总队少将大队长

    秉钧 (又名席伯杰,辈分名席宏?)1890—1951 湖南东安伍家桥溪源老屋席家村。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第七十七师第二三一旅少将旅长代师长,1935419日被南京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因第一、二次围剿红军让红军经受诸多困难,解放后被枪毙。
       3)、唐生智的故居“树德山庄”是他1924年在湘军赵恒惕手下做湘南第四师长时开始筹建的,而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生活在他祖父唐本有(席宝田部四大先锋之一,后任广西提督)在大枧塘的老宅院,家乡的后人老是不分他的故居和他祖父的故居而混为一谈。有例为证:
    罗少亚的长篇小说《楚弦绝》描绘祁剧发展史上最为兴盛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社会风云和祁剧、桂剧、湘昆、湘剧艺人的传奇故事,洋溢着独特浓郁的湘南风情,充满了泥土气息,生动展示了被列为全省“十大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项目”之一的目连戏的演出全过程。


       


        高参右一个“古怪”,左一个“糊涂”,从根本上否定了目连故事所宣传的禁欲教义,引起唐府高官贵客们广泛议论
         4)、东安鸡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席宝田和唐生智两个人的政治地位和南征北战的特殊原因给予广为传播的。楼主仅仅说一人这是不完整的。有例为证:东安鸡清末时叫“官保鸡”。清朝末年,湘军将领席宝田因镇压太平天国和贵州苗族起义有功,清廷诰封席宝田为光禄大夫,授予“太子少保”称号,深受朝廷器重。席宝田晚年称病归里,住在伍家桥。一次,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等到席宝田家做客,酒席中上了这道“陈醋鸡”,家厨为了增加鲜味,特在“陈醋鸡”里加了些陈年乳豆腐计,这样做出来的“陈醋鸡”不但酸辣可口,而且香脆有余。曾国藩等人吃了,赞不绝口,左宗棠问及菜名时,席宝田本想说“陈醋鸡”,可又想到这名字太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曾国藩插嘴说:“这是席官保家的特产,就叫‘官保鸡’吧!”左宗棠、刘坤一附和说:“对!名将家里出名菜,官保鸡,好名字!”从此,这道菜就传到了宫廷。
    民国时叫“东安鸡”。1926年第一期北伐,中国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唐生智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北伐胜利以后,唐生智定居南京。为了庆贺北伐胜利,他在南京设宴招待他的部下和同僚,酒席间出了一道“官保鸡”。他的私人厨师是伍家桥人,在厨艺上更加讲究。首先选用的鸡必需是没有生过蛋的雌鸡,重量不超过一斤半;制作时火功恰到好处,保持鸡骨头里的血呈鲜红色;在刀法上,一只鸡除了内脏,一共切成十六块,摆在盘子里,正好是一只完全的鸡。部下和同僚吃过之后,都说,这道菜造型美观,色泽鲜艳,肉质鲜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腻,食多不厌,香气四溢,营养丰富,香、甜、酸、辣、嫩、脆六味俱全。问这菜叫什么名,唐生智正要开口,在旁的顾伯叙提醒说:“家乡风味家乡菜。”唐生智马上说:“这是我们东安的特殊菜,叫‘东安鸡’。”唐生智外交广,待客常以“东安鸡”做压席菜。郭沫若的《洪波记》也记载:抗日战争时期,唐生智在长沙水陆州的公馆里设宴招待了他,其中,东安鸡的菜味特佳。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华期间,毛泽东设宴款待尼克松,席间也有东安鸡这道菜。尼克松边吃边夸,回国后,还大加赞赏东安鸡味道绝佳。很快传入南洋、北美、约旦、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国。从此,东安鸡被列为国宴菜肴,为八大湘菜之首。

       

    [

    本帖最后由 谁人了知 于 2009-1-30 10:57 编辑 ]

    6楼 回复于 2009/01/30 10:37:00 0 回复
    芦洪市的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4

    精华:0

    注册:2007/08/03 17:33:41

    原帖由于 2009-1-30 10:37 发表
    楼主的爱家乡的心态和出发点是很不错的,这点要值得赞赏。但一个地方如果只允许说它的好,而不许说他的坏,这可不是想做大做强所具有的胸襟。更何况当初“新墟人”他的帖子目的是提醒外归的人士而已,并非因此而给家 ...


    要说东安鸡啊,说给你们看看~~~
    毛主席把东安鸡看得非常重,作为席上珍品。一次他的湖南籍厨师拿出看家本领做了个东安鸡,叫警卫员送去给他用膳,满以为会得到主席的表扬,谁知主席见了,说“这是地主老财吃的。”他舍不得吃,一块也没尝。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宴请尼克松时,用东安鸡等菜招待,尼克松吃得很高兴,边吃边赞赏,回国后还大肆赞扬东安鸡美味可口。
    爱国将领唐生智在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一次在以湘菜出名的曲园酒家吃饭,见客人有意刁难堂倌,他站出来帮食客们点了几道湘菜,其中就有东安鸡,并就东安鸡的做法和注意事项专门指点了厨师。食客们吃了这菜很高兴,一问大名竟是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将军替他们点的菜,大吃一惊。
    中国第一打工妹、天生的吃家写家安子上世纪80年代初出差到东安,住县委招待所吃了一盘东安鸡,感到“鸡肉爽软滑,色香味形俱全,口感甚佳”。20年后她撰文说;“对于我这个广东人而言,走南闯北几十年,什么做法的鸡都吃过,唯有那东安鸡做法独特,风味一流,至今令我回味无穷。”她在广东到美食城找家鸡店吃饭,打开菜谱,全是鸡肉类菜肴,白斩鸡,苏北咸鸡,南阳醉鸡,道口烧鸡,德州扒鸡、东安子鸡,她首先点了东安鸡。

    关于东安鸡的传说很多。

    竞鸿主编的《南方饮食掌故》说,东安鸡是三个普通老年妇女创制的。很早以前,有三个半老徐娘在东安县城开了一家小饭馆。一天傍晚,来了几个经商客人要住店就餐,店里只剩下两位老姐,菜已卖完。两位老姐提来两只子鸡,她们熟练地收拾起来。因为客人等菜下酒,她们只好怎么快就怎么做了,一老姐做鸡,另一老姐弄了几个凉菜,伺候客人喝酒。刚喝一会儿,一客人忽然叫道:“好香的鸡呀!”另外两个客人回头一看,一盆香气扑鼻的鸡已经端上来。两个老姐还是头一次这样做鸡,虽然听客人说鸡的味道香,但究竟是否好吃,她们心里也没有底。两个人心里正嘀咕,忽然听到客人拍桌大声叫好:“啊,没想到店小手艺高,这鸡好吃极了。酸香嫩麻辣,妙极了!”另一客人说:“这鸡做得骨软肉鲜,实在难得!”两老姐一听,大出意外,想不到匆忙做鸡,竟然受到这么高的评价。第二天,她们照昨日的样子做鸡,大受青睐。从此,这家小饭馆便天天做这种鸡。后来这种做法,做成了一道名菜。因为它创自东安县城,人们就叫它“东安鸡”。

    孙仲琦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东安卷》说,东安鸡是唐明皇李隆基发现的。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躲安史之乱,逃出京城,在小镇上一个异乡人开的鸡馆里就餐,被一道菜所吸引,吃得十分开心。向鸡馆主人讨问籍贯、菜名和做法。鸡馆主人介绍了做法后,如实相告:自己是南楚东安人,暂无菜名。杨玉环酒后菜余,随口说出:“那就叫他东安鸡吧!”

    彭振元等主编的《东安县志》说东安鸡经历了三个朝代的演变。从西晋时期的“陈醋鸡”到清末时的“宫保鸡”,直到民国时才叫“东安鸡”。西晋惠帝永熙元年在应水之滨(今芦洪市)设立县治,叫应阳县。时任县令为新设立的县衙挂匾,举行隆重的庆典仪式,召集各乡户老前来祝贺,请当地名厨操刀把勺,大摆宴席。由于场面大、人员多,厨师在炒第五个菜——鸡肉时,一时性急,错把陈醋当料酒,发现后又立即加花椒、生姜除味,歪打正着,使这道菜不仅酸,而且辣,美味可口,受到了县令的嘉奖。“陈醋鸡”的做法从此就在民间传开了。

    到了清朝末年,湘军将领席宝田(号宫保)请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等来家做客,酒席上上了 “陈醋鸡”这道菜。家厨为了增加鲜味,在菜中加了些“陈年乳豆腐汁”,使这道菜酸辣可口,香脆有余。曾国藩等人吃了赞不绝口,左宗棠问及菜名,席宝田本想说“陈醋鸡”,可想到这个名字太土,吱吱唔唔未曾说出。曾国藩说:“这是席宫保家的特产,就叫宫保鸡吧!”左宗棠、刘坤一随声附和。从此,这道菜就传到了宫廷。
    北伐胜利后,唐生智定居南京。为了庆贺北伐胜利,唐生智设宴犒劳部下和同僚,酒席间出了一道“宫保鸡”。由于用料讲究,制作时火功恰到好处,造型美观,酸辣爽口,香气四溢,受到广泛好评。当问及菜名时,唐生智本欲说“宫保鸡”,被在场的顾伯叙提醒:“家乡风味家乡菜”,便说:“这是我们东安的特殊菜,叫东安鸡。”

    说东安鸡创制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可信的。因为在东安的名菜中,一般都是这种情况。

    比如水岭羊肉,凡水岭人大都会做这道菜,而且在水岭民间这道菜确实风味独特。尽管县人不断仿制,有些地方还成了养羊基地,但还不断将羊送到水岭来。
    三口舖油豆腐也是如此,只有山口舖人才能做出这种风味。尽管县城有不少由豆腐作坊,但附近冷水滩和县城居民都喜欢到山口舖买油豆腐。
    东安鸡那就更不例外了,也只有芦洪市人在芦洪市这个地方才能做出正宗地道的东安鸡来。说东安鸡是杨玉环起的名不大可信,是唐生智起的名也不大可信。这两说有点“好菜借名人而流传开”的味道。但说东安鸡经历不断的演变,那是可信的。

    东安鸡是一道独特的地方名菜。县人为了使它成为一大产业,做了不少努力。成立了东安鸡产业化专门办公室,拨出了专项经费研究。通过研究认为,东安鸡不仅是一个烹饪品牌,而且是一个种质品牌。畜牧专家匡宗武说,东安鸡分黄羽、黑羽两大品系,遗传性能稳定,长期“养在深闺人未识”,遗传同质性相当高。公鸡单冠鲜红,冠齿7到9个,脚呈灰色或浅灰色,耳叶、肉垂、眼睑红。母鸡秀丽,冠齿7到8个,耳叶红色或黄色,脚青白底,毛色光亮。东安鸡达到了国家家禽品种标准,为湖南省4大地方鸡种之一。

    现在全国各地的酒店大都有东安鸡这道菜,而且不少资料和培训都在介绍东安鸡的做法。因而东安鸡这个菜各式各样,做法各司各教。有的把白斩鸡说成东安鸡,有的把东安鸡拼盘说成东安鸡,有的连花椒都不放也说是东安鸡,有的甚至将两个各半斤的鸡腿去骨加料、勾芡说成是东安鸡。其实东安鸡的烹调很有讲究。在用料上,至少有五样东西必不可少,仔鸡、陈醋、花椒、辣椒、生姜。仔鸡,要选用没有生过蛋的仔母鸡或未开口打鸣的仔公鸡,重量不要超过一斤半。醋,要选用佳酿陈醋。花椒,最好是山野的红皮花椒。在制作上,先将仔鸡宰杀去毛洗净,从嗉囔处开口除嗉囔,从肛门处切口除内脏,放入毛汤锅煮七成熟捞出,待凉后顺肉纹切成长条,最好16块,姜切丝,红干椒研末,花椒子拍碎。然后将砂锅置旺火上,倒入茶油或猪油二两,烧至八成热,放入鸡块、姜丝、干椒末炒几下,再入一两醋、五钱白酒、细盐花椒末合炒,随即放入毛汤,焖数分钟至鸡肉熟透,将锅颠簸两下,然后放入葱,勾芡收汁,淋香油出锅。在造型上,以鸡形原样装盘为最佳。

    近年来,东安鸡越来越兴旺。县里不仅办起了东安鸡良种繁殖场,而且已有人研制出了东安鸡罐头产品。在东安芦洪市镇,有数十家东安鸡馆,让人大饱口福。在东安县城也有很多酒家,得东安鸡真传,做得正宗、地道。还有几个地方专做东安鸡一个菜,当你路过时,一股清香弥漫,勾人食欲,让人唾津潜溢。


    其实,在芦洪市找一个60岁以上的芦洪市人家,他要愿意做的,那肯定能吃上绝对正宗的东安鸡,而所有的饭馆酒店做出来的已经不是正宗的东安鸡拉~~~

    但一个地方如果只允许说它的好,而不许说他的坏,这可不是想做大做强所具有的胸襟。——每个地方均有好坏之分,每个人均有好坏只标准——你给的所谓“兼听则明”——这个社会的是非黑白对错是没有绝对意义的区分,发展好经济才是我们的重心所在,我们不要把重心放在所谓的某个地方多小偷(还要特别强调这个地方),作为现在的民众,应该要有更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应该加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这才是做大的基础,而民众的素质的提升才是做强的基础。在目前的社会里面,不进则退,家乡发展瓶颈正是因为大家看到家乡的短处而忽略了家乡的美丽与优势,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改善自我认识的地方~~~,也是我们明天发展的基础。



    [

    本帖最后由 芦洪市的 于 2009-1-30 11:26 编辑 ]

    7楼 回复于 2009/01/30 11:13:00 0 回复
    谁人了知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27

    精华:0

    注册:2008/01/13 15:03:26

    人家的出发点是啥您还没弄明白吗?他是提醒大家在春节回乡的时候多留意和照看好自己的钱财,并非您的理解的那样。如果您真的刻意和固执的要那么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说是理解上有偏差了。其实哪个“新墟人”是很热爱应水流域的大家乡的!
    8楼 回复于 2009/01/30 12:02:00 0 回复
    芦洪市的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14

    精华:0

    注册:2007/08/03 17:33:41

    原帖由于 2009-1-30 12:02 发表
    人家的出发点是啥您还没弄明白吗?他是提醒大家在春节回乡的时候多留意和照看好自己的钱财,并非您的理解的那样。如果您真的刻意和固执的要那么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只能说是理解上有偏差了。其实哪个“新墟人”是 ...


    无论是怎么样的言语,我均不与你争议任何事情,请自己看清楚贴再做所谓的发言,谢谢~~
    9楼 回复于 2009/01/30 12:12:00 0 回复
    蒋三铁
    管理
    普通会员

    帖子:558

    精华:0

    注册:2007/09/18 23:41:00

    新圩人。说你芦洪市有贼。楼主好象觉得人家在摸黑你的家乡似的!
    蒋三铁批评你几句。楼主就觉得别人故意针对你是的!

    楼主说句实在的,爱家乡不是你这样爱的。热爱家乡。应该是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开始。就你那种意思和爱家乡的热情仅仅是狭隘的,自私-!--------家乡人民有缺点却不让别人说!

    最后我强调我和新圩人的观点,
    一。芦洪市有贼。而且历史悠久。
    二。芦洪市的贼,均是芦洪市镇本地人。包括。中学生,二中的。附近的农民以及无业青年。
    三,芦洪市人的形象是芦洪市人们自己弄脏的。这与外地人说不说芦洪市贼多或少,无必然关系!
    四,伤害了外地人还为贼是保。这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更是芦洪市自己弄脏自己人们的形象的行为!
    五,呼和鼓是热爱家乡,热爱人们。热爱生活的表现,楼主无法正确理解。是楼主思想迂腐。
    六。芦洪市的社会发展,如果在文明建设这一面无法改善。那么光有经济也是脏乱差的芦洪市。
    七,好汉不提当年勇。过去的什么大人物永远也成为过去。请楼主不要津津乐道。人是要生活在当下的。更要面对以后的发展。只有把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一起来抓,芦洪市镇才有发展可言!
    10楼 回复于 2009/01/30 14:21:00 0 回复
    加载中...

    回复楼主

    该帖子已经关闭回复
    回复 承诺遵守文明发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楼主其他帖子

    新帖速递

    查看更多

    超级管理

    发布新帖 帖子管理 返回顶部